这些年农村取暖的“变化”

日期:2017-10-20 / 人气: / 来源:汉中中盛农业科技有限公

 十月深秋,北方的寒冷渐露锋芒,只是一个转身,盛夏已远,寒冬将近。

       “罗衾不耐五更寒”,盖了一床棉被的我,半夜醒来更觉晓寒难耐,打开空调后,觉得空气暖和了,但脚底仍然凉凉的,不觉怀念起家乡冬日里热乎乎的炕头。

       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冬季取暖是个大问题。秋天的时候,家家开始囤玉米秸秆和玉米核(hú),就怕冬天没得烧,做饭取暖供不上。秸秆主要是用来做饭,锅灶在堂屋,炕在里屋,是连通的,在堂屋烧火做饭就可以把里屋的炕烧得暖暖和和的。头睡觉前铺好被子,等着我们在外面玩够了,冷哈哈的回到家,钻进热乎乎的被窝,从脚暖到头,舒服极了。

       除此之外,家里的取暖设备还有一个炉子。就像白居易那首诗中写的“红泥小火炉”,的的确确是泥做的。我记得每年冬天一到,爸爸和爷爷就开始“盘炉子”,这是保定的土叫法,就是用砖和泥垒砌的两尺见方、高约一米的炉灶。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做煤球,三铁锹煤面儿一铁锹土,加上水之后和匀,铲到炉灶上,用火筷子把和好的煤扒拉成球状,待炉火烘干,煤球就做好了。看起来很简单,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可是一件苦差事。

       等我上了初中,家里取暖发生了第一次变化。一次中午放学回家,家里有工人正在安装银色的管子,管子从墙上通过,墙那头连着堂屋的炉子,这头安装在卧室里,爸爸说是暖气。炉子也是新的,我还记得叫桑普采暖炉,之所以记得很清楚,大概因为这种炉子是烧蜂窝煤的,这也代表着我从此可以告别做煤球的苦差事了。当然,暖气也给我们带来了其他诸多好处:以前妈妈对煤味儿比较敏感,经常被熏得头疼,从此免除了冬季头疼之苦,另外家里24小时供暖,屋内温暖如春,放学回家在暖气片上捂捂手,心里都是暖烘烘的。

       上了大学之后,家里冬季取暖发生了第二次变化。大二时,老爸把老房子拆了,翻建了新房。新房是二层小楼,设计的很漂亮。农村发展的速度很快,村里新盖的房子大多都是二层,所以也并不觉得惊讶,让我惊讶的是爸爸在院子里专门造了一个小厢房,说专门用来盛放炉子。原来,他在盖房子的时候,专门请师傅设计了地暖,家用的那种老炉子已经不能用了。他新买的炉子虽然不大,却也是有科技含量的,叫气化反烧采暖炉,连通着屋里的地暖管。老爸还给我讲了一堆炉子和地暖的好处,看着他在那个小房子里忙里忙外,再看看家里漂亮干净的二层小楼,我不禁感叹,农村发展诚然是太快了,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单看这住宅和取暖,真是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了。

       今年十一回家,老家取暖又发生了第三次变化。回家时,刚一进村,便被各家墙上的一排黄色管子吸引了,每家墙上还有一个电表箱子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怎么每家都有?我扭头问前来接我的妹妹,她说:“这是天然气管道的地上部分——管道和燃气表,现在咱们这农村冬季取暖全面煤改气了,据说这气取暖比煤要暖和。”我说:“那这一套下来得不少钱吧?”妹妹说:“花不了多少钱,现在国家政策好,不光壁挂炉有补贴,安装也是免费的,连采暖用气都有气价补贴,现在咱们村家家户户都安装好了,政府也给咱们免费洗了地暖和壁挂炉,就等着冬天供暖啦!”

       在我的家乡,农村取暖历经“三变”,这一点一滴积累的小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大发展。近些年,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普惠百姓,三农领域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改革带来的强大后劲撬动着农村新一轮的变革,浓墨重彩地勾勒着农业的新发展、农村的新气象和农民的新生活。这正是“改革春风暖千户,政策化雨润万家”。

作者:汉中中盛农业科技


现在致电 0916-751128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