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日期:2017-03-21 / 人气: / 来源:陕西汉中中盛农业科技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增大,农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劳动力短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据统计,近十年来第一产业劳动力净流出量在1亿左右,平均每年都有1千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尽今后这个速度会放慢,但是每年几百万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出还会持续下去。

    特别是这几年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地区性、集聚性、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生产平均占5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仅仅占10%左右,所以说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种成本差距很大。

    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务农意愿低。之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一个观点,未来农民可能会成为一个抢手的职业,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有两点,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农业劳动更加体面。所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依靠国家的各类补贴政策来拉动农民积极性,现在来看,这些政策也出现边际效应下降递减的情况。面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拼资源和拼投入的传统种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的方式。

    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生产将日趋重要。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影响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使用。所以,农业机械化关系到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力量衍生,以及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

    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4亿千瓦,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特别是在玉米收获、水稻种植等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了4200亿元,跃居农机制造第一大国。

    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环节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特征仍然明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产品上来看,关键农业机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农机制造国,但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粮食作物机械过剩,养殖业等方面的机械产品不足;耕作类机械产品多,收获类机械不足;适合平原的机械产品特别多,适合丘陵山区的机械产品严重不足;很多高端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

    据了解,美国有7000多种农机,几乎覆盖了农业生产的所有领域,而我国目前只有3500多种,多数产品仍是“便宜、能用、易坏”。高性能的水田插秧机、大型采棉机、精准作业机具等高端产品基本被外资品牌占领。

 

作者:陕西汉中中盛农业


现在致电 0916-751128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