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走进农机行业还需依靠市场力量

日期:2017-03-24 / 人气: / 来源:陕西汉中中盛农业科技有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可喜的是这种全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农发集团原董事长刘身利对人才培养十分看重。在此次“两会”期间,刘身利接受了独家采访。

  人才队伍走进农机行业还需依靠市场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但在刘身利看来,虽然国家人才资源丰富,但是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速度与农业、农机行业发展速度却不相适应。“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发挥作用。”刘身利说,“过去的经营主体多以农妇为主体,他们在应用农机和人才培养方面显然是比较脆弱的。要在几亩地甚至十几亩地使用大型机械是不现实的,所以当时的状态决定了农业机械发展速度,人才的培养均比较滞后。如今,随着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在培养农机人才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数量不够,水平、素质不高等问题。我想这个任务应该提到现代农业建设的日程上来。”
 
  刘身利认为,凡事都是有需求才会有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各种农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愈加渴望。“创造环境,让人才队伍走进农机行业,要想实现这些,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他感慨到,相比从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如今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市场,“现在很多大专院校正在为我国培养大量人才,当然包括农机领域的人才以及其他领域人才,这些都是通过市场化的规则流动进入相应的领域。具体来说,我们农机制造业对人才有需求,你要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那么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人才涌进来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农业制造装备企业还是农业合作社、农场等,都可通过市场的调节吸纳人才队伍。”
 
  当然,作为农机企业加强人才的培养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表示,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已开始着手量身定制人才培养,委托某个大学或者与某个专业合作,寻求符合要求的专业型人才。“有实力的企业会创办学院、人才班等,这些做法很接地气。比如山东省淄博的某个柴油机集团,它主要是研发渔业方面的柴油机,我们就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新大学生进行培训,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我们尝到了甜头。”
 
  除了对人才关注外,今年“两会”期间,刘身利也想为农业企业“发发声”。
 
  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运行质与量都有所提升,成绩可圈可点。但随着进入农业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刘身利认为更为重要的应该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发挥引领与带动作用。他建议,一要将农业列入国家资本金补充范围,建立资本投入和监管机制,切实解决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国家支持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给予优先支持;三是加强对农业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家培训,对于农业企业兼并重组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近两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更是在发展装备板块上大下功夫,为此,刘身利也给出了答案。“现在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代农业必须有农业机械化作为它的翅膀才能腾飞,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说,“作为农机装备板块,这个行业本身有很好的前景,包括除了它的社会效益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就拿巨明来讲,我们为什么收购重组呢,就是因为看到它的市场前景,这两年发展得很好,应该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一板块的发展。”


文章链接:中国农机网 http://www.nongjx.com/news/detail/61349.html

作者:陕西汉中中盛农业


现在致电 0916-751128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